不只是為了生產者,也不只是為了消費者: 女工會環保清潔用品生產與推廣

【不只是為了生產者,也不只是為了消費者(三之一): 女工會環保清潔用品生產與推廣】

主流市場讓消費者覺得有很多選擇,但我們真的有很多選擇嗎?

這些選擇真的在回應我們的需要嗎?

平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些琳琅滿目的選項其實遮蓋了多少加諸我們的限制?

我們又是否察覺到,為了好些我們未必需要的選項,我們犧牲了什麼?若要改變這個局面,我們又可以怎樣?

也許我們可以從「清潔用品」說起。只要走進超市,我們就可以看到多種多樣的清潔劑、清潔液任君選擇;而且不同牌子、不同型號的清潔都在宣稱自己有不同的「配方」去對應不同的「特定需要」,讓人感到「照顧周到」,甚至彷彿很「貼心」似的。

但其實消費者有多瞭解那些清潔劑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呢?當中有多少添加劑真正為了他們的需要才加進去的?

早前 i-COMMON HK外訪組去了總部位於觀塘的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簡稱女工會)作考察,特別因為它有一些社區行動計劃--例如製造環保清潔劑、成立婦女環保清潔隊和升級再造車衣隊等--其實早已超出勞工權益這個範疇,不只是為了生產者方面發聲和培力,而是有一個更深遠寬廣的視野,去顧及到消費者/用家以至整個社區。

那天訪問女工會的總幹事胡美蓮小姐時,她告訴 i-COMMON HK: 「現時巿面大部份化學清潔劑的生產過程, 製作過程加入太多不必要的物質,如起泡劑、防腐劑、凝光劑、快乾劑....﹔這些物質與"清潔"效果無關,只是讓消費者感覺乾爽、光亮、柔滑,而忽略了我們只是要簡單地清洗污漬。」她更進一步提醒:「不要忽略各種添加劑的製作過程及成份是如何影響我們。」而這些影響,其實不只是對環境的影響,不只是環保議題: 「(化學清潔劑的)使用過程中,因為各種添加劑,可能加劇敏感症狀,也容易會有殘留化學品在碗碟上、傢俱上、用品上,不然就是要使用大量清水去處理。」

其實作為消費者,平時真的很少會去留意許多貨品中加添了多少化學物質(尤其食品和清潔用品之類跟生活日用息息相關的貨品),也很少會去問「為什麼」以至「可不可以不是這樣」,因此往往會不知道他們根本未必需要那些東西,亦不清楚那些東西很可能只是為了方便商業營銷或策略宣傳而加進去。更甚者,我們不單對生活用品如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社區和我們的城市也是如此...也許,我們真的問得太少,也知道得太少,亦太少機會去參與,參與到自己的生活和我們的社會如何建構起來的整個過程。

那麼女工會的清潔劑製作計劃是怎樣發揮其社區影響力的呢?我們下回待續。

(未完待續)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女工會

#跟五千萬音樂噴泉同一區

#觀塘

#聽講音樂噴泉噴泉俾啲梘塞左

#康文署公佈池水懷疑受梘液影響導致大量泡沫出現

#造價五千萬音樂噴泉啟用五天即關閉

#消費者有權知道

#消費者可以問

#環保清潔劑

#婦女手做民主梘

#環保清潔隊

#社區連結

 

【不只是為了生產者,也不只是為了消費者(三之二): 女工會環保清潔用品生產與推廣】

有鑑於市面上很多化學清潔劑都加添了許多對環境和消費者/使用者都有不良影響、卻又無關乎清楚效果的化學添加劑,香港婦女工勞工協會創造了社區婦女有償參與製作環保清潔用品的行動,而且還將這個行動連繫到「婦女環保清潔隊」的行動上,希望不同的行動整合起來達到更全面的社區效果。

在這個行動計劃中,女工會不單將清潔劑製作的技能跟社區婦女們分享,並給予參與製造的婦女們合理的工資,令婦女們在能力及經濟層面都有所獲益,同時致力於向大眾推廣無添加環保清潔劑(香梘、清潔液)的使用方式和理由,惠及消費者和整個社區;女工會更別出心裁地讓它的「婦女環保清潔隊」去使用這些產品,就著她們使用這些產品去進行家居清潔工作時的各種技術細節加以培訓,讓「環保清楚隊」的女工們去其他顧客的家居進行清潔時,一方面可以使用對家居清潔工作者本身和更多消費者家庭都更健康的清潔劑進行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實際地體會到環保清潔劑的效果,以達推廣之效。

所以,參與製造和使用環保清潔劑的意義並不只是「回收廚餘廢油循環再用」以減少浪費,它的環保的意義更在於回應整個商業化及工業化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多方面破壞,而整個行動的意義亦遠超乎環保、社區參與或勞工權益。換句話說,這顯然不只是一個勞工行動,也不只是一個環保行動,更是一個照顧到消費者的健康行動,亦是一個整合資源和資訊、形成更多人際連結的社區行動。單一的標籤或定義,不足以框住這種全面性的行動,而要在這個時代建立「團結經濟」和「公民社會」,也許正正需要這種跳出框框的整合思維--這也正正是 i-COMMON HK 這個平台想要進一步孕育更多更多的創意行動。女工會多年來的經驗正好給我們很好的參考和啟發。

(未完待續)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女工會

#環保手造梘

#環保清潔用品

#漣漪效應

#團結經濟

#公民社會

【不只是為了生產者,也不只是為了消費者(之三): 女工會環保清潔用品生產與推廣】

早前訪問女工會去瞭解它的環保清潔劑行動時,i-COMMON HK 留意到這些香梘和清潔液的售價比市面上一般手作梘或環保清潔液都偏低,所以非常好奇,也因此特別訪問了女工會的總幹事胡美蓮,瞭解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考慮和理念。

美蓮跟我們解說: 「有關定價,考慮和原則包括:

  1. 參與生產製作的,都盡量以合理工資回報;
  2. 機構的水電、行政都一般不會計算入產品成本;
  3. 產品成本主要是工資、材料、工具、包裝、推廣宣傳等;
  4. 也會在成本計算中,預留一個"發展基金",作為成員的學習和社區連結之用……」她亦補充說: 「當中,推廣的成本其實是挺大的,因為不單要舉辦不同的活動去教人怎樣使用,也會在不同活動中送出贈品裝讓社區人士試用等等。」

所謂的「推廣」在這裡有著另一層意義,而不只是在推廣商品本身,因為當中所推廣的不單是一些「理念」,更是相應於「理念」、將「理念」落實的「生活方式」以至「實踐技能」,否則欠缺實踐方式的理念是空洞無力的。

所以,一塊環保梘、一支清潔液不只是一件孤立的、沒有脈絡的物件或商品,它還於實際上牽連了不同的人,帶動了不同的事,促進了多方面的改變。

不過,企業其實也深明類似的道理和方法,但運用的方向就很不同,甚至有多很多的本錢去做這種全方位的「推廣」。當企業把消費者帶進某種生活方式和世界觀之時,同時也把某些實際的關聯隱藏起來了--尤其是關於生產過程對環境的破壞,以及為了壓低生產成本而對勞工施加的剝削等等。當大方向是以穫利為主而不是以創造更好的社區/社會為主,有著更雄厚資本支撐的商業宣傳機器可以更強力地悄悄塑造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我們卻未必察覺;更甚者,當企業在穫利和積累財富的時候,把自己對於環境和社會的破壞隱藏起來,那些些「代價」就會全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以至整個社區的將來。

這剛好正是我們 i-COMMON HK特別希望消費者們可以越來越清楚覺察到並疑問的事: 究竟一件商品的「價格」,意味著什麼?「定價」這回事,除了是像主流經濟學教科書希望我們相信那樣,只跟抽象的供求算式有關之外,其實還有/應該有怎樣的考慮或原則在其中?製造一件商品的「代價」該怎樣計算和由誰去承擔/分擔?可以怎樣分擔?一件東西或一件事的「價值」又該怎樣衡量並顯示出來?

但女工會清潔用品廉宜的定價依然令小編感到好奇--尤其是相對於市面上其他以「環保」或「健康」為理念的同類手作商品。訪問時,美蓮笑說也許是因為自己不太懂得為產品定價,她主要在意的是能否給參與製作的婦女們合理的報酬,而某些基本營運成本由女工會本身來承擔,無須計算到產品價格中;我們同時觀察到的是,除了意味著跳出了商業中以穫利為主的框框所以不會試圖牟取暴利之外,也許當不同的行動計劃整合在一起時(例如「社區婦女製造環保清潔劑」和「環保清潔隊」兩個計劃整合在一起,甚至跟女工會其他更多計劃整合在一起),有更多的資源似乎其實可以共用,也更能分擔某些成本,亦似乎減少了主流商業模式中那許多要從中獲利的中間環境(相反,當每個中間環節都由以獲利為主的公司執行,最終成本會變大而加諸到消費者身上,或以剝削底層勞工來掩蓋)。韓國的 iCOOP和西班牙的MONDRAGON集團都是以「合作社」的營運方式發展成一個規模相當大的經濟體,將多方面的生產單位、服務供應和不同參與程度的消費者連成一體,就是很好的大型成功例子。

當然,在香港的主流氛圍之下,定價太低也可能令好些消費者覺得不可靠或無須珍惜,而高價一點的非主流產品卻往往會令人覺得有種「品味」方面的象徵意義和值得信任的感覺。這令小編不禁在心中暗暗替女工會的環保清潔用品擔心,生怕消費者會因為它們的價格而產生錯誤印象,衷心希望有多些人願意親身去試用這些香梘或清潔液,再通過實際效果再加上當中的意義去自行決定是否值得支持--不單是以購買支持,更重要的是願意相應地改變某些生活方式,甚至有更多的參與。

自覺、自主和更主動參與的消費者,以及由此創造出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更豐富、更多樣化又更緊密互動的可能性,正正是我們 i-COMMON HK 這個平台希望協助促進的事。

#香港女工會

#香港婦女勞工協

#環保梘

#環保清潔液 

#環保清潔隊 

#推廣的意義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