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消費改變社會:台灣主婦聯盟的實踐經驗

有誰想像過「共購」的力量到底可以有多大?


原來,大型的社區經濟項目是可以由微細的共購行為開始。今日,我們就來看看台灣的婦女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如何通過「共購」一步步地建立出一套自成一體的「綠色健康消費體系」。

--------------------------------

「共購」是一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時聽到的一個詞彙,不少人可能曾經參與過,甚至已經初步理解到我們一般大眾如何通過「共購」這種行為支持一些我們希望支持的人。可是,有誰想像過「共購」的力量到底可以有多大?原來,大型的社區經濟項目是可以由微細的共購行為開始的,今日,我們就來看看台灣的婦女如何通過「共購」一步步地建立出一套自成一體的「綠色健康消費體系」。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下稱主婦聯盟)的建立起源於1993年,當時台灣接連出現鎘米和農藥殘留等食安危機,一群媽媽遂團結起來,集合超過100個家庭的消費力量,直接跟注重食物安全的生產者訂購白米和水果等農產品,在得到食物安全的同時又為農友提供穩定的生產基礎,這就是主婦聯盟的雛型。

踏入千禧年後,隨著更多的「共購」行為以及更多同行者加入,這股消費力量逐漸變得龐大,於是主婦聯盟在1799位社員共同集資下正式成立。抱着用消費改變社會的理想,通過以綠色消費為原則的共同購買建立友善的環境,促成生產者與消費者對話,建立互信、體諒和解決問題的有機連結,創造多方共贏的局面。

主婦聯盟的成員人數在30年間,由初時的千餘人擴張成今天超過8萬人,以合作社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規模,在這之下,主婦聯盟是如何在妥善管理整個組織的同時確保社員的參與呢?

作為合作社,為了在社員的民主參與和組織的有效運作之間取得平衡,主婦聯盟將組織結構分為「社員組織」和「行政組織」兩個部分。在社員組織方面,「社員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由全體社員每兩年一屆選出「社員代表」參與合作社的決策,並互選出理事會成員,專門處理社內各項管理和業務工作;除了理事會,代表大會亦會選出監事會以監督和評核組織內部運作。至於行政組織,它的工作主要是執行社內營運工作,設總、副經理兩職,人員皆由理事會任命。這種組織結構既確保了社員能發表意見,又不會阻礙組織的日常運作,是主婦聯盟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主婦聯盟由「共購」開始,慢慢演變成一間連結了眾多生產者的合作社。截止2019年,主婦聯盟的合作伙伴已包括160戶農友和超過200間加工生產者,提供了超過1000項產品,做到了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的同時也照顧生產者。

可能有人會問,主婦聯盟的盈餘到底是怎樣分配的?與一般大公司類似,主婦聯盟會把一半的盈餘分配給股東(社員),亦有10%作為組織管理成員的額外酬金。不同的是,主婦聯盟會把剩餘利潤分配給組織的公益金、公積金和特別公積金,專門支援一些教育和公益工作,以及留作發展未來的合作社事務。

主婦聯盟的經驗告訴了我們集體行動的潛力。由共購開始支持生產者,到集結力量變成消費合作社,中間的故事固然並不簡單,但只要我們都踏出第一步,成就主婦聯盟這樣的合作社並非一個夢,而是有可能實現的理想。

你,準備好行動了嗎?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