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s共學-文章

不只是為了生產者,也不只是為了消費者: 女工會環保清潔用品生產與推廣
主流市場讓消費者覺得有很多選擇,但我們真的有很多選擇嗎?這些選擇真的在回應我們的需要嗎?平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些琳琅滿目的選項其實遮蓋了多少加諸我們的限制?我們又是否察覺到,為了好些我們未必需要的選項,我們犧牲了什麼?若要改變這個局面,我們又可以怎樣?
不只是為了生產者,也不只是為了消費者: 女工會環保清潔用品生產與推廣
主流市場讓消費者覺得有很多選擇,但我們真的有很多選擇嗎?這些選擇真的在回應我們的需要嗎?平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些琳琅滿目的選項其實遮蓋了多少加諸我們的限制?我們又是否察覺到,為了好些我們未必需要的選項,我們犧牲了什麼?若要改變這個局面,我們又可以怎樣?

【好文章轉發】三個消費組織的故事—消費者的社會想像
關於消費者的社會角色和消費者組織組織起來形成集體影響力的可能性,小編很想轉發以下這篇出自「巷仔口社會學」網站的網文,也想邀請讀者在看過文中所說的三個故事(案例)之後,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大膽想像一下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在如此這般的時代局勢之中,我們還可以借用消費者這個身份做些什麼?如果要這樣,消費者要怎樣進化,並且可以怎樣組織起來?
【好文章轉發】三個消費組織的故事—消費者的社會想像
關於消費者的社會角色和消費者組織組織起來形成集體影響力的可能性,小編很想轉發以下這篇出自「巷仔口社會學」網站的網文,也想邀請讀者在看過文中所說的三個故事(案例)之後,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大膽想像一下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在如此這般的時代局勢之中,我們還可以借用消費者這個身份做些什麼?如果要這樣,消費者要怎樣進化,並且可以怎樣組織起來?

當你走進大型商場
當你走進大型商場、超級市場或大型網購平台,你覺得你有哪些選擇?面對這些多種多樣的選項,你失去了的又是什麼? 你還記得,你心中有哪些願望,或生活中有哪些需求,是因為在市面上找不到對應的選項,而漸漸被你放棄了、放下了或遺忘了的呢?(可能是完全被放棄了,也可能是被一個勉強可替代的選項填充了……) 你又是否發覺,你心中有哪些願望,或生活中有哪些需求,其實是這個市場令你覺得想要或需要的呢? #資本主義社會 #市場中的個人自由 (*圖片乃吳展信先生借出的照片, 特准i-COMMON HK 在FB專頁使用)
當你走進大型商場
當你走進大型商場、超級市場或大型網購平台,你覺得你有哪些選擇?面對這些多種多樣的選項,你失去了的又是什麼? 你還記得,你心中有哪些願望,或生活中有哪些需求,是因為在市面上找不到對應的選項,而漸漸被你放棄了、放下了或遺忘了的呢?(可能是完全被放棄了,也可能是被一個勉強可替代的選項填充了……) 你又是否發覺,你心中有哪些願望,或生活中有哪些需求,其實是這個市場令你覺得想要或需要的呢? #資本主義社會 #市場中的個人自由 (*圖片乃吳展信先生借出的照片, 特准i-COMMON HK 在FB專頁使用)

挑你身上或房間裡其中一件物件
挑你身上或房間裡其中一件物件, 仔細看看它,想像一下, 如果當初你能跟它的設計者及/或製造者, 有更多的交流, 不單瞭解更多它為何長成現在這個模樣, 還可以提出更多你的需求和感受, 那麼這個物件可能會有怎樣的不同?
挑你身上或房間裡其中一件物件
挑你身上或房間裡其中一件物件, 仔細看看它,想像一下, 如果當初你能跟它的設計者及/或製造者, 有更多的交流, 不單瞭解更多它為何長成現在這個模樣, 還可以提出更多你的需求和感受, 那麼這個物件可能會有怎樣的不同?

試試花半分鐘時間
試試花半分鐘時間,環顧一下你的房間, 看看房間裡有哪些「物件」? 你記得你是什麼時候、從哪裡得到這些「物件」嗎? 是買回來的,還是別人送的? 這些「物件」之中,有多少是你覺得比較有「故事」的呢? 也許是你和它之間的「故事」?也許是它背後的「故事」? 如果它是買回來的,它是什麼時候變成「商品」, 又是什麼時候不再只是一件「商品」?
試試花半分鐘時間
試試花半分鐘時間,環顧一下你的房間, 看看房間裡有哪些「物件」? 你記得你是什麼時候、從哪裡得到這些「物件」嗎? 是買回來的,還是別人送的? 這些「物件」之中,有多少是你覺得比較有「故事」的呢? 也許是你和它之間的「故事」?也許是它背後的「故事」? 如果它是買回來的,它是什麼時候變成「商品」, 又是什麼時候不再只是一件「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