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消費者手紀 (一)

 

 

為了尋找在主流社會和主流經濟框框裡被忽略了消費者和需求,這陣子 i-COMMON HK的外訪組展開了新一輪行動,圍繞有「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的學童和他們的家長為焦點進行外訪調查,希望更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實際需要。

上星期 i-COMMON HK的外訪組訪問了一位服務SEN學童多年的導師/治療師Vivan(代號),以及一位自己和孩子均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爸爸Oscar(代號),作為這一輪外訪考察的起點。意想不到的是,這次訪談竟帶給我們不只關乎SEN學童(及其家長)的重要啟示。

跟Vivan作訪談時,她一開始就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

1)在香港,SEN這個範疇是一個很籠統的大標籤,下面混雜了很多狀況非常不同的學童在其中,這些學童的個別需要非常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有讀寫障礙的學童,跟有聽障的學童或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學童相比,需要就很不一樣。

2) 這些不同類別的特殊需要學童會得到「市場」不平等的關注。有些類別的群體會「得不到足夠的關注」,有些則「被過份關注」。前者往往由於被視為欠缺市場價值因而被忽略,而後者則因為被視為「商機群」而被「過度開墾」甚至被「扭曲」——為了令這些「商機群」消費更多及持續消費,好些單單以牟利為本的商家可能放大某些需要乃至創造出一些不存在的、或至少是不必要的需要去「刺激消費」。

這的確是個值得留意的現象,即使後者得到關注,但這種關注卻是被市場邏輯所規限控制的(如上述,製造出更多「不一定需要」甚至「原本根本不需要」的需求等等)。當中一部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跟某類SEN學童的確診數量有關(數量越多,商機越大),另一方面也可能跟該類學童的父母消費力高低有關(父母消費力越高,商機越大)。當有些類別的標籤越來越普及,而剛好這類學童的家長又普遍地處於經濟條件較好的階級,這類學童就很可能會成為商家鎖定的「商機群」。

換句話說,無論是「得不到關注」抑或「被過份關注」的那些學童,他們的需求都往往會在主流市場的商業邏輯之下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而這個情況亦應該不只在SEN學童這個領域發生!那麼,除了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或通過慈善活動去舒緩這些問題之外,我們能否超出主流框框,創造出新的行動,令這些被忽略的需求得到多一點的照顧?

這正是我們 i-COMMON HK要繼續探索的問題,而這次訪談只是一個起點。

(未完待續)

(*接下來我們既會嘗試接觸更多跟SEN這個領域有關的朋友,也會去訪談其他領域中可能被忽略的消費者,包括基層人士、少數族裔和面對其他處境的社區人士,甚至更多在主流概念範疇下未能歸類的人們;我們希望通過不同形式的訪談、考察和不同形式的活動,讓真正的需求被發現、被看見。

如果你/你們希望自己的需求在主流市場中被忽視,也想你/你們的聲音被聽見,也可以通過FB專頁發訊息給我們或電郵到 icommonhk@gmail.com 跟我們聯絡啊,期待聽見你/你們的聲音~)

(圖片乃吳展信先生借出的照片, 特准i-COMMON HK 在FB專頁使用)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