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民出版 - 《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
手民出版 - 《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
書籍簡介
雨傘運動日漸遠離,曾經在佔領現場湧現政治希望、熱情和等待,似乎已成過去,逐漸被我們遺忘。相反,事後的失敗情緒、當下反送中運動反覆出現的瓶頸,困囿了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或許,這正是閱讀《民現》的最好時機。在佔領結束、雨傘運動看似失敗的「其後」,《民現》讓我們另覓思考城市和民主的路徑。
民現,即「民眾現身」。向來隱沒於城市、營營役役的民眾,在七十九日的雨傘佔領中現身──他們平靜,卻為城市帶來極大不便;他們以行動帶出政治訴求,同時產生了大量文化產品、藝術品和紀錄片。《民現》從佔領區內示威者的親身經驗出發,藉由這宗民眾現身事件,探索佔領如何是一種共居實踐。
彭麗君通過細讀漢娜.阿倫特的政治理論,再並置香港的政治困局與實踐,嘗試繞過以國家為本的主權,把我們領向以城市為本的民主。當我們討論香港的前程,往往以香港的核心價值──自由與法治為基點,《民現》嘗試以「城市權」,開闢另類的政治想像:我們能否超越現時的民族國家體制,發展出一套以城市為本的民主?能否既繞過國家,又與國家共存,與之分享、匯集和劃分主權?
「傘運所帶來的象徵性力量,可以揭示歷史,也可以打破歷史。」
《民現》並非雨傘運動的歷史總結,而是嘗試開啟這座城市和城中民眾的政治潛能。通過了解歷史,擁抱當下,再直面民主和伴隨而來的危機,我們或許能活出一個未知但屬於自己的將來。
書籍資料
原書名:The Appearing Demos: Hong Kong During and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
作者︰彭麗君
翻譯: 李祖喬
編輯:譚以諾、謝莉娜
校對:高俊傑
美術設計:黃倬詠
出版:手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5月初版
ISBN︰978-988-74161-3-5
作者簡介
彭麗君
任職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譯者簡介
李祖喬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譯序
導論
第一章:主體互聯及佔領運動
第二章:雨傘運動及其參與者
第三章:社交媒體及社會性
第四章:佔領、藝術與地方
第五章:紀錄片與歷史書寫
第六章:城市權
第七章:自由及其規限
第八章:法治
結語
人名對照表
參考書目
報導與書評
2021年3月28日:慕雲,〈從民現到民隱?艱難之中,仍然做自己──讀《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Matter》。
2021年1月16日:李雨鍾,〈如何從現身、共居到城市自治,在危機時代「思考」香港?──《民現》〉,《故事》。
2020年12月28日:楊天帥,〈請教《民現》的三個問題〉,《立場新聞》。
2020年10月12日:符雨欣,〈專訪學者彭麗君:長遠來看,我希望香港共同體不會消失〉,《端》。
2020年9月15日:黃念欣,〈夕拾朝花:閱讀民現〉,《明報.世紀》。
2020年9月8日:李薇婷,〈【足本長紀錄】《民現》新書發佈講座〉,《別字》。
2020年7-8月:李薇婷,〈消失的政治,現身的民眾:記《民現》新書發佈講座〉,《字花》(第86期)。
2020年7月25日:何明修,〈當漢娜.鄂蘭降落金鐘:國安法通過後,從哲學視角回首香港民主運動──《民現》〉,《故事.說書》。
2020年7月19日:黃涵榆,〈香港的時代證言:紀錄集體的記憶意志,提醒世人不要遺忘──《民現》〉,《故事.說書》。
2020年7月6日:林立勝,〈【開卷樂】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立場新聞》。
2020年7月5日:彭依仁,〈現身、身份與共治──讀《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微批》。
2020年7月2日:黃柏熹,〈新書《民現》重探雨傘現場 中大教授彭麗君:最重要是不要講死〉,《虛詞》。
2020年6月27日:Podcast,彭麗君專訪,《香港電台.開卷樂》。
2020年6月21日:序言書室:彭麗君《民現》,〈【獨立書店 每周一書】審判〉,《立場新聞》。
2020年6月17日:龍子維,〈論「攬炒」的共同體——評《民現》現身的政治〉,《立場新聞》。
2020年6月12日:彭麗君,〈民眾的「現身」——香港如何在帝國博弈間尋找城市自主〉,《端》。
2020年6月10日:李祖喬,〈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民現》譯序〉,《微批》。
2020年4月5日:李薇婷,〈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在動盪的城市裏,當一位「盡做」的學者——專訪彭麗君教授〉,《明報》。
活動